扎根一线守平安 科技赋能筑防线——地质灾害防治中心许昌工作站工作纪实

2022年,7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地质灾害防治中心许昌工作站,怀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信念,在许昌的山川间扎下了根。三年来,他们用脚步丈量隐患点,用科技守护万家灯火,成为当地百姓心中最靠谱的“地质安全管家”。

扎根一线,筑牢防灾“前哨站”

许昌工作站虽然办公场地仅有50平方米,却肩负着全市地质灾害技术支撑的重任。站长师晓东常说:“我们的工作就是跑断腿、磨破嘴。”这句话生动概括了他们的工作状态。

在2023年7月的持续强降雨期间,工作站的7名队员三天三夜没有合眼,踏遍了37处风险隐患点。他们的足迹遍布许昌市各个角落,特别是在隐患点集中的禹州市,队员们日均车程超过200公里。汛期全员驻守,非汛期轮班值守,遇到极端天气更是24小时连轴转。

除了专业监测,群众工作也是他们的重要任务。在巡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不愿转移的群众,特别是那些舍不得家当的老人。队员们总是耐心地蹲在屋檐下,用“屋檐滴水穿石”的朴素道理,结合当地实际案例,苦口婆心地劝说。正是这种“磨破嘴”的坚持,让许多固执的老乡最终配合转移。

如今,在禹州的各个山村,村民们早已熟悉这群身着红色马甲的技术人员。他们或手持专业监测仪器仔细勘测,或熟练操控无人机进行航拍,用专业与坚守筑起了防灾的第一道防线。

科普先行,织密全民“防护网”

“叔叔,要是发生滑坡了我们该往哪里跑?”在禹州市颍川街道寨子小学的课堂上,孩子们围着工作站的技术人员争先恐后地提问。这是工作站连续第三年开展“小手拉大手”地质灾害科普进校园活动。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桂说:“防灾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和互动实验,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识别灾害前兆,更成为了家庭的“小小宣传员”。2023年以来,这项活动已经覆盖3所学校,惠及1000余名师生。

工作站还积极参与“5·12全国防灾减灾日”等重大节日宣传活动。在禹州市夏禹公园设立的咨询台前,技术人员耐心地向群众讲解避险知识,发放自编的防灾手册。他们制作的《地质灾害防治三字经》《避险路线示意图》等宣传品,因为通俗易懂、实用性强,深受群众欢迎,成为家门口的“安全指南”。

截至目前,工作站已累计组织专题讲座22场,培训基层防灾人员450人次。从集中宣传到常态化培训,他们逐步构建起全民参与的防灾网络,真正实现了“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良好氛围。

人防技防结合,提升防灾质效

“大爷,这几天连续下雨,您一定要多注意屋后山坡的情况,发现裂缝立即报告。”在禹州市浅井镇的隐患排查现场,工程师李晗一边仔细记录隐患点情况,一边向村民叮嘱注意事项。这样的场景,在每年的“三查”工作中已成常态。

三年来,工作站的队员们走遍了建安区、禹州市、长葛县、襄城县的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累计排查800点次。他们创新采用“边排查、边宣传、边培训”的工作方法,手把手教会200余名群测群防员使用“河南地灾”APP,大大提升了基层监测网络的效率和可靠性。

技术手段的运用在应急演练中体现得尤为突出。2023年以来,工作站联合市县两级相关部门,在浅井镇、磨街乡等地开展了6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演练中,无人机快速升空,实时传回的高清影像为分析灾情提供了精准依据。

“以前全靠肉眼观察,现在有了无人机,隐患点的情况一目了然。”禹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这样评价。通过“科技+实战”的演练模式,150余名参演干部群众直观掌握了临灾避险的正确方法,防灾应急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服务政府决策,凝聚防治合力

工作站的成效离不开与地方政府的密切配合。他们既是专业可靠的“技术参谋”,又是推动政策落地的“项目推手”,通过构建高效联动机制,实现了防治效能的最大化。

在协同机制建设方面,工作站建立了常态化的沟通渠道。定期参加市县两级的防灾工作会议,提供专业研判建议;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防灾知识,年均推送科普内容50余条,持续扩大宣传覆盖面。

在科学决策层面,提出的“风险分级管控”、“隐患点动态清零”等建议被《许昌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所采纳。在工程治理方面,他们全程跟踪服务17个防治项目,严格把控技术关。特别是2024年推动实施的3个国债项目,成功争取资金1030万元,通过设置监测预警设备或实施治理工程,有效防治了22处重大地灾隐患。

在禹州市鸠山镇,村民看着加固后的山坡感慨道:“以前下雨就担心房子被埋,现在终于能睡安稳觉了!”这个项目采用了工作站创新的“削坡减载+格构护坡+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方案,不仅消除了滑坡隐患,还通过植被恢复改善了生态环境。

荣誉见证坚守,初心不改续新篇

工作站的辛勤付出获得了广泛认可。他们的先进事迹被河南日报、《资源导刊》等媒体报道;站长师晓东荣获“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技术负责王桂获评“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先进个人”;以师晓东为原型创作的微视频《一位普通地质人的大山情怀》获得河南省地质局微视频大赛一等奖。

如今,这7名队员依然坚守在防灾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地质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他们将继续以科技为翼,以专业为基,在许昌大地上筑起守护群众安全的铜墙铁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