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中原大地的安澜——省地质局地质灾害防治中心技术支撑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纪实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筱晗 通讯员 周强 叶茜 马晓蕾

自5月进入汛期以来,省地质局地质灾害防治中心的技术专家们丝毫没有松懈,他们配合政府部门,从培训演练到科普宣传,从巡查排查到风险研判,从项目立项到灾害治理,始终紧绷地质灾害防治这根弦,为守护中原大地的安宁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微信图片_20250811201954.jpg

科普先行,筑牢地灾防治 "第一道防线"

防灾减灾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加强科普宣传教育,提升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避险能力,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省地质局地质灾害防治中心从年初到5月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周,再到主汛期,针对不同时段制定了详细的宣传方案。

他们先后赴郑州、洛阳、济源、安阳等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科普,推进防灾减灾知识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等“五进”活动;以“5・12”全国防灾减灾日为契机,创新运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方式,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的宣传网络。组织地质灾害防治首席专家王鑫开展专题巡讲,以专业视角解读防灾要点;制作《哪吒敖丙“辩”崩塌》等生动有趣的短视频,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防灾知识;积极参与自然资源部“地灾防治宣传作品征集展播”活动扩大影响力。

微信图片_20250811202001.jpg

通过系列宣传活动,提升了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知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据统计,中心及各工作站累计开展科普宣传活动20场,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近5000人次。

协同联动,织就地质灾害防治"防护网"

省地质局地质灾害防治中心技术团队在全省地质灾害易发区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始终保持高度戒备,全力配合省自然资源厅、省应急管理厅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和防汛抗旱工作,协助地方做好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和防汛督查;参与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巡查、复查等工作;主动开展汛前宣传培训演练,为政府部门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构建起“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服务体系,充分彰显公益职能。截至目前,已派出专家500人次。

微信图片_20250811202007.jpg

近期,河南地质应急救援队持续开展训练,队员们通过系统学习掌握地质灾害“三查”、预警预报和应急处置等专业技能,通过实战演练提升应急能力。截至目前,已配合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开展应急演练15场,参演人员2423人次。以练促战、以战代训,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筑牢地质灾害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微信图片_20250811202016.jpg

该中心驻全省13个地市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站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开展2025年度汛前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工作。各工作站按照“隐患点+风险区”双控要求,重点对临崖、临沟及临坡等危险区域开展地质灾害“三查”工作。在8月7日至10日郑州市强降雨天气期间,郑州市工作站准备充分,应对得力,安排技术专家在郑州市资源规划局24小时值班值守,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开展调度指挥、收集信息,处置突发事件;派应急调查组人员,赶赴降雨量较大的新密市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在排查牛店镇寨脖村地质灾害隐患点时,技术人员发现上方危岩体受持续降雨影响,存在崩塌危险,他们立即上报政府,建议对受威胁对象进行避险转移,并叮嘱隐患点“群测群防员”加密巡查频次,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截至目前,共派出技术人员3000人次,动用无人机25架次,出动车辆401车次,巡查地质灾害隐患点584处,协助开展风险研判30次,应急处置3次,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筑了坚实屏障。

科技引领,打造地质灾害防治创新体系

为强化科技对地质灾害防治的支撑作用,近日,省地质局地质灾害防治中心与长安大学陕西省黄河科学研究院彭建兵院士团队合作,共建河南省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科技创新中心。该中心整合双方优势资源,聚焦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汇聚院士团队及行业专家力量,重点开展科研攻关、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及人才培养等工作,着力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平台。

微信图片_20250811202022.jpg

科技赋能显著提升了地质灾害防治的精准性,在技术支撑下,该中心运用“技防”手段防范地质灾害的成效日益凸显。遥感技术、无人机巡查、智能监测、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大幅提高了地质灾害预警和处置能力。建设三门峡、平顶山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运用科技手段获取精准数据,为我省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该中心以地方技术支撑服务为契机,谋划“十五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类、1:1万精细化调查类、矿山地灾治理等项目;实施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地质灾害增发国债等20余个防治项目,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防灾减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省地质局地质灾害防治中心主任邰作东表示,“我们既要做好防灾减灾的宣传动员,更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队伍建设为基础,不断完善'人防+技防'的防治体系,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全力筑牢防灾减灾的安全屏障,最大限度降低灾害风险,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