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腹地的安全守护者——记地质灾害防治中心郑州工作站

郑州市地处中原腹地,地质灾害防治任务艰巨。自2023年7月建站以来,地质灾害防治中心郑州工作站始终立足主阵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精湛的专业技术,为郑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成为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履职尽责 担当有为

精益求精,科技赋能。在隐患排查工作中,郑州工作站技术人员彰显了追求卓越的专业态度。他们在传统手段基础上,积极引入无人机航拍等新技术新装备,对部分中型隐患点构建三维影像模型,显著提升了调查精度和工作效率,相关成果广泛应用于各项防治工作。

榜样引领,薪火相传。在险情处置前沿,55岁的高级工程师蔡俊勇以身作则,带领团队踏勘现场、研究方案、编制设计,亲力亲为,展现了老一辈地质工作者严谨务实的过硬作风,为年轻技术人员树立了榜样。

青年当先,敢打硬仗。在承接全省不稳定斜坡调查任务时,以青年技术骨干为主的项目组展现了敢打硬仗的锐气。在高级工程师王世超的带领下,团队科学分工、连续奋战,仅用10天便完成了近13000个不稳定斜坡的统计分类、重点筛选及核查评价工作,高质量达成省厅阶段性目标,赢得高度认可与表扬。

产研结合 创新赋能

郑州工作站紧密围绕防治需求,积极开展科研攻关,推动地质灾害防治向精准化、科学化迈进。

风险识别,精准摸底。为探索地质灾害风险“双控管理”,强化高风险区防范,工作站配合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展了郑州市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实地调研。在高级工程师邹进昭的带领下,项目组深入基层一线,采用“现场勘查+入户走访”与“航拍取景+三维成像”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摸清地灾现状,提出了科学精准的防范建议。

机理研究,探明规律。紧贴实际需求,工作站在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支持下,开展了“郑州市黄土地区地质灾害成灾机理初步研究”。通过深入调查和模拟计算,初步揭示了区域内黄土灾害的成灾机制,为后续深化研究与防治实践奠定了重要基础。

体系构建,智慧管控。2025年,工作站又承担了“郑州市地质灾害风险区域空间管控体系研究”项目。以席盼盼、张乐等研究生为核心的年轻团队,充分发挥理论扎实、思维活跃的优势,正致力于构建科学的风险管控框架,稳步推进研究工作,为未来智慧化、精细化的风险管理提供支撑。

扎根基层 筑基强本

郑州工作站始终将强化群测群防体系作为重中之重,多措并举提升基层防灾减灾能力。

实战演练,锤炼能力。建站以来,工作站连续三年负责组织协办郑州市地质灾害避险转移演练。通过模拟实战化预警响应,有效提升了基层干部的防灾减灾组织能力,增强了群众的主动防灾意识和临灾避险、自救互救能力,打通了地质灾害防治“最后一公里”。

精准培训,赋能一线。在知识普及与技能提升方面,工作站连续三年配合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累计为基层防灾责任人、群测群防员1500余人次提供专业培训。为提升效果,还深入相关区县(市)开展巡回宣讲8场,使基层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地灾危害,切实提升防范技能与避险能力。

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工作站还充分利用“5·12”全国防灾减灾日、“10·13”国际减灾日、郑州邻居节等契机,通过悬挂横幅、摆放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防灾减灾的浓厚氛围。

建站三年来,郑州工作站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累计陪同自然资源部、省自然资源厅及郑州市各级领导专家检查调研十余次;在巡查排查中派出技术人员百余人次,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200余处;参与地质灾害会商研判十余次,高效完成数次应急处置指导任务;协助起草各类预案、文件60余份;组织开展演练、培训、调研等专项工作10余次,全面履行了工作站职责。

地质灾害防治事关人民安危。郑州工作站将继续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强化技术支撑,深化部门联动,聚焦隐患动态排查、智慧监测平台建设和基层能力提升,全力推动地质灾害防治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为郑州市筑牢防灾减灾安全屏障,守护百姓安居乐业、山河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