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下午,新密市,雨越下越大。
“得赶快到袁庄乡石贯峪村北的隐患点,那边紧邻居住区。”从牛店镇寨脖村出来,魏庆龙一路小跑上了车。
魏庆龙是省地质局地质灾害防治中心的一名水工环工程师,一到汛期,他每天都要往山里钻,挨个排查各隐患点风险,向当地群众提示防灾救灾要点。
不到20分钟,魏庆龙一行便到达石贯峪村北的隐患点。该村村民郭书停一见他,连忙迎上来,“今天我心里一直不踏实,你们来得太及时了!”
郭书停的担忧并非没有原因。该隐患点就在郭书停家的小楼上方。“站在二楼平台上就能看到。”郭书停说。
紧张的还有魏庆龙。只见他快速找好点位,熟练地掏出巡查“三大件”——RTK定位测量仪、无人机和野外记录本,检查工作立即展开。
无人机像个哨兵,在高空盘旋时进行测绘,并将信息图像快速上传至电脑。
“从图像上看,目前相对安全。”魏庆龙将第一手数据回传。
高科技“巡山”手段能够帮助技术人员看到整体情况,获取准确数据。但想要实现更精细的巡查,还要借助“人防”。于是,魏庆龙和巡检人员继续冒雨沿着湿滑的山坡向上攀爬。
行进中,他们认真观察周边环境,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目前没有发现山体松动,但也要保持警惕。”一圈转下来,魏庆龙判定此处相对安全。他再三叮嘱郭书停,“如果雨下得再大点,要第一时间到村部避险。”
郭书停连连点头:“前两天说的我也记下了,你们经常来,我踏实多了。”
像这样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仅新密市就有20多个。郑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站不仅将宣传和演练工作做在了日常,更在汛期加强巡查。据工作人员介绍,该站将技术人员分为三组,要求在汛期每组每天都进山巡检,通过“人防+技防”,最大程度守护好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结束这里的工作,魏庆龙一行马不停蹄赶往下一个点位。他们想跑得再快一点,跑在地质灾害发生之前。